铜鱼

heterodor heterodon   Bleeker
   

  154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主要性状 体长,前段圆筒状,尾柄部侧扁。头小,近锥形,吻尖,短而突出。口小,下位,口裂狭窄,呈马蹄形,唇厚。眼极小,侧上位,眼径小于鼻孔。口角具须1对,较长,末端超过眼的后缘。侧线极平直,联成一直线,侧线鳞 。胸鳍基部处覆盖多数不规则的小鳞片,腹鳍基部及尾鳍基部亦具有少数小鳞片。下咽齿1行,齿端较光滑。背鳍条3,7-8,其起点在腹鳍之稍前方,至吻端与至臀鳍基部后端的距离约相等。臀鳍条3,6,臀鳍位置较前。肛门靠近腹鳍。尾柄长而高,尾鳍上叶较下叶为长。体背古铜色,具金黄色闪光,体上侧各具多数浅灰黑色小点,腹部白色略带黄,鳍呈浅灰色,边缘黄色。

生物学

生殖 产卵期较长,一般是在4-5月间产卵的,江河中自4月下旬鱼苗出现后,一直到7月中旬尚能继续在江中捕到10-15毫米长度的鱼苗,集中于4月底至5月中。通常产卵于急流中,卵呈浅蓝灰或灰绿色,卵径1.8-2.0毫米,性成熟一般为3龄,怀卵量4-26万。产漂流性卵,产出后吸水膨胀,卵膜径一般为5.1-6.8毫米,卵随水漂流而逐渐发育。
年龄和生长 生长速度较快,1冬龄鱼体长能达189-236毫米,体重86-171克;2冬龄鱼体长240-289毫米,体重158-281克;3冬龄鱼体长254-350毫米,体重229-562克;4冬龄鱼体长318-452毫米,体重551-1287克;5冬龄鱼体长413-500毫米,体重1,050-2,310克;6冬龄鱼体长505毫米,体重2,180克;7冬龄鱼体长533毫米,体重2,730克。

生境信息

生活习性 为江河湖泊中的底层鱼类。喜集群,通常一群体为几十到几百个体组成,常栖息于干支流的流水环境中。冬季成群生活于深沱或有岩石的深水区,开春才游出至流水中产卵。产卵后至秋季又回至中下游及湖泊中肥育和越冬。
食性 为杂食性鱼类。摄食强度很大,主要以底栖软体动物为食如小螺和淡水壳菜,其次为高等植物碎片、藻类和一些水底无脊椎动物。其鱼苗吞食其它鱼的鱼苗,性极饕餮,俗称“■肚子”,为家鱼鱼苗的敌害之一。在鱼苗期食性较广泛,除吞食其它鱼苗外,也食浮游动物。

国内分布

多见于长流域的干支流和有流水灌注的湖泊中,黄河水系也有分布。静水湖泊中较少见。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在江河上游的产量较多,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,为当地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。肉肥、味美,脂肪的含量高。生长也快,1冬龄的铜鱼就可以长至200毫米以上,最大个体可达到8市斤重,被列为上等食用鱼之一。